详解Linux磁盘管理:如何挂载与使用不同类型的硬盘

“插个U盘,桌面没反应?

别急,Linux只是懒得打招呼。

三分钟前,隔壁工位的小王刚把移动硬盘怼进服务器,结果df-h里死活找不到新盘。

运维群里瞬间刷屏:“盘坏了?

”“驱动丢了?

”其实就一句:没挂载。

Linux不像Windows那样自动弹窗,它默认把新来的硬盘当陌生人,得先领进门——也就是“挂载”。

先别被“挂载”俩字吓住,想象成给硬盘办门禁卡:先查身份证(lsblk),再分房间号(fdisk),最后告诉它“你家在/mnt/data”(mount)。

就这么三步,比点外卖还简单。

本地硬盘:第一次进门,先贴标签

1. lsblk瞅一眼,sdb1新鲜出炉,但空荡荡。

2. sudo mkfs.ext4 /dev/sdb1 给它刷成ext4,相当于发户口本。

3. sudo mkdir /mnt/data && sudo mount /dev/sdb1 /mnt/data

4. 想下次开机自动认?

把UUID写进/etc/fstab,用blkid抄号码,比手机号还准——插槽换了也不怕认错人。

U盘:vfat的老伙计,最怕中文乱码

插U盘,桌面环境可能秒弹窗口,但服务器没图形界面。

手动来:

sudo mount -t vfat /dev/sdc1 /mnt/usb -o iocharset=utf8,uid=1000

一句搞定,中文文件名不再变“口口口”。

拔盘前记得sync,别像老王上次直接拔,留下一堆0字节的“鬼文件”。

Windows共享:把隔壁部门的硬盘当本地用

财务科小姐姐的报销表格躺在\\192.168.1.88\share里,Linux也想蹭。

先装个小工具:

sudo apt install cifs-utils

然后建个凭证文件/etc/cifs-credentials,里面写username=boss&password=123456,权限600,谁偷看谁尴尬。

最后一句:

sudo mount -t cifs //192.168.1.88/share /mnt/win -ocredentials=/etc/cifs-credentials,iocharset=utf8

搞定,Excel在vim里都能打开(虽然没人这么干)。

NFS:Linux对Linux,讲究一个“裸奔”速度

NAS服务器/export/video里存着4K小姐姐,不想拷硬盘?

客户端一句:

sudo mount -t nfs 10.0.0.5:/export/video /mnt/nfs -overs=4,noatime

vers=4带Kerberos,公司内网懒得折腾就裸奔。

noatime省写操作,SSD寿命+1s。

踩坑现场:fstab写错,系统原地去世

去年双十一,运维小李图省事,把/dev/sdb1直接写进fstab,结果机房换硬盘顺序,系统启动卡在emergencymode。

正确姿势:UUID=xxxx /mnt/data ext4 defaults 02,UUID用blkid查,比星座还准。

改完先sudo mount -a测试,别等重启才后悔。

性能彩蛋:SSD别忘开TRIM

新买的NVMe固态,挂载时顺手加discard,相当于告诉系统“垃圾及时扔”,三年不掉速。

机械盘就别凑热闹了,写放大听着就疼。

一句话总结:

在Linux眼里,硬盘就像新来的同事,不主动介绍就永远进不了群。

学会mount,等于掌握社交密码;再顺手写进fstab,下次开机它自己带咖啡来上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