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刘如楠
无论喜欢与否,h-index(一个人至多有n篇论文获得至少n次引用)已成为学术界最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之一。
和总影响因子、总引用次数相比,h指数被认为兼顾了科研人员产出的数量和质量。
但最近,h指数的提出者——美国物理学家乔治·赫希(Jorge E Hirsch)在《物理学与社会》上“自曝家丑”,指出了h指数存在的诸多不足。比如,可能阻碍科研人员的创新性思考、鼓励大家追逐热门研究主题,且不同领域的h指数几乎没有可比性。
为此,Hirsch提醒说,招聘委员会和资助机构应谨慎使用h指数,在作出评价时须更看重研究工作本身。
h指数:一种新的学术评价方式
发表论文数量、总被引频次、篇均被引频次是评价科研工作者成果的重要指标。
由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h指数则综合考虑了这几个指标的优点,因此提出后,很快被应用到个人及团体的学术成果评价。
《自然》网站的一篇报道指出,h指数能将那些长期坚持、作出了重大贡献,却未获得足够声望和奖励的研究者凸显出来。
更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在制作简历、职称评选、申请课题时,将h指数置于突出位置重点展示。
Hirsch曾提出,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物理学家要获得永久教职(副教授),h指数一般为10到12,晋升为正教授则大约为18。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般在45或更高。
不过,并不是人人都爱h指数。科学家内部一直对其存在争议。
Hirsch写道:“科学界中大约有一半人喜欢h指数,而另一半则讨厌它。”
虽然他仍认为这是评价科学成就的最佳指标之一,但也担心“h指数可能会失败,并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负面后果”。
单纯以h指数衡量科学家的学术成就,明显存在问题。
例如,根据谷歌学术,Hirsch本人的h指数为65,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114,杨振宁为80,费曼的只有59。
而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家所罗门·斯奈德,h指数高达278。
提出者“自曝”h指数3大缺点
在日前发表于《物理学与社会》的文章中,Hirsch指出了h指数的3大缺点。
缺点1:可能阻止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
例如,某位教授的h指数较高,那么在其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学生可能不愿意质疑这位教授的研究。学生们可能会认为,有着如此高h指数的教授是该领域内的专家。
有其他研究者也指出,h指数只升不降,会带来科学家“吃老本”现象。这不利于新的科研人员崭露头角。
缺点2:使“热门”研究主题更受追捧
对高h指数的追求,会使科研人员选择那些更能引起关注的“热门”研究主题,并尽快成文,以提高自己的得分。
Hirsch指出,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,就越难质疑其有效性,“即使某些东西被更多的人接受,也不意味着它是对的”。
缺点3:忽略了科研人员h值以下的其他研究
Hirsch本人对空穴超导理论的研究跨越了30年,约占其已发表论文的一半。但这些论文对他的总引用频次的贡献不到10%,对h指数的贡献不到50%。
他认为这些研究比其他研究重要得多,但仅凭h指数无法衡量其重要性。
除此之外,h指数广为诟病的缺点还有:
不同学科领域h值的可比性较弱
一项于2014年发表的研究,通过对2307位高被引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发现,各学科之间的h值差异很大。一般来说,临床医学和化学领域研究者的h指数最高,而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研究者的h指数最低。
合作者水平或自引现象,影响h指数的有效性
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对研究成果的贡献量差异较大,不同合作者之间的科研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。但在进行h值计算时,没有考虑到作者间的贡献差异。
另外,由于科研人员研究主题的长期相似性,自引情况普遍存在,因自引而提高的h指数不能真实反映其影响力。
据此,Hirsch表示,招聘委员会和资助机构在进行评价时,除了h指数,还应考虑参评人的其他方面,如所在学科、参评人职位、合作者人数等。
他呼吁,使用h指数进行评判时应当谨慎。
“我们必须审视研究工作的本质。”Hirsch说,“如果只是根据某个人的h指数来作决定,你可能会聘用错误的人,或者拒绝给更有可能做重要事情的人拨款。”
参考资料:
[1].Malesios, C.C., Psarakis, S. Comparison of the h-index for different fields of research using bootstrap methodology. Qual Quant 48, 521–545 (2014)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135-012-9785-1
[2].https://www.aps.org/units/fps/newsletters/202001/superconduct.cfm
[3].宋振世,周健,吴士蓉.h指数科研评价实践中的应用研究[J].图书情报工作,2013,57(01):117-121+135.
[4].https://www.natureindex.com/news-blog/whats-wrong-with-the-h-index-according-to-its-inventor·
[5].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436900a#citeas
[6].https://physics.ucsd.edu/Directory/Person/69